創業公司必須要做的“四位一體”知識產權布局

初創企業面臨諸多知識產權風險:商標被搶注風險,專利侵權與被侵權風險,著作權侵權風險以及知識產權管理風險。因此,企業在創立之初就應該重視知識產權布局問題,包括商標戰略布局、專利戰略布局、著作權戰略布局以及知識產權管理布局。
一、商標戰略布局
商標布局的第一步便是注冊商標,只有注冊了商標,企業在進行宣傳推廣時才有了載體,以免在積累一定商譽后,商標卻被別人搶注,這些商譽便成了他人的“嫁衣”。并且,商標問題的成本會隨著品牌價值的增加,越拖越高。
1. 商標在注冊前,應對其進行精準查詢
創業者在申請商標之前,需先請代理機構對注冊的商標進行精準的查詢,快速準確地了解要注冊商標的情況,看是否有影響商標注冊的情況,比如看有沒有類似的商標已經申請過。如果有類似的商標存在,就需要盡快更換商標,并及早進行注冊以防被人搶注。在商標查詢過程中,準確率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商標的通過率。如果代理機構能夠幫用戶快速準確地查詢,用戶就能最大限度地節省時間,及早將商標注冊成功。
2. 根據企業涉及的業務和商標屬性,多層次選注商標類別
商標注冊共有45大類,創業者在注冊商標時,不用豪氣“全注”,只需根據企業的業務類別,進行有針對性地注冊即可,但是因為企業在運作過程中,可能牽扯到多個層面的業務,因此商標只注冊一個類別也是不合適的。例如,互聯網類的公司,根據這類公司的基本業務,他們就至少要注冊4類:第42類(計算機編程及相關業務),第9類(計算機軟件),第35類(互聯網廣告宣傳),第38類(提供了互聯網聊天室以及在線論壇服務)。這四類是基本的類別,但若公司還涉及到其他業務,也還需要進行相應的注冊。比如,途牛網站,在注冊以上四類的同時,還需要注冊第幾類(旅游)。
另外,互聯網企業還要重視域名的注冊,一般來講,公司名稱、產品或服務名稱以及公司域名最好能保持一致,并且域名的注冊也宜早不宜遲,若不提早注冊,等域名被人搶注了,再去購回域名就要費些周折。
3. 對商標進行商標監測,預防商標侵權
因為商標有45類,所以一般的初創企業都不能將其全部注冊,但是企業可以委托代理機構對與其業務相關的商標類別進行監控,以防有人對企業的商標惡意注冊。如百度的商標就被人惡意注冊為避孕套商標。代理機構幫助企業監控商標,就能及時發現不良企圖的商標注冊,這時就可以對侵權商標提出異議申請,及時駁回他人的不良申請,將他人的侵權行為及時遏止。并且,在此期間的維權,成本較低,對企業產生的危害也較小。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發現自己的商標涉及到侵權問題的,應及早啟動商標救濟策略,并且越早實施救濟策略成本越低,否則可能需要花費更高的成本。
二、專利戰略布局
初創企業為何要進行專利布局?首先專利可以為創業產品提供法律保護,不至于在被仿造抄襲后,束手無策。可以說,針對一些科技型公司,專利便是他們的生存之本;其次是專利,尤其是核心專利是企業能取得風投的關鍵,并且還可能通過核心專利取得專利質押貸款,國家已經出臺了很多相應的政策;最后,專利還可以通過許可或授權獲得高額的授權費用。因此,初創企業應著力進行專利布局。
1. 申請時間不當,或因失去“新穎性”無法申請專利
互聯網時代,一切講究實效,因此創業者可能還沒來得及就其核心發明以及核心技術進行系統的專利申請,就將產品推向市場,或是拿到融資,將自己的核心產品或者核心創意公布到眾籌等公開網站上。但是專利申請的必備的要點便是“新穎性”,專利一旦公開,新穎性便會喪失,創業者便不能就其核心技術進行專利申請。因此,創業者一定要注意在產品公開上線之前,一定要就核心技術進行專利的申請,以維護自己產品的競爭優勢。
2. 專利申請前,進行可專利性檢索分析
在進行專利申請前,專利申請人需要對相關技術進行分析,以確定申請的技術方案方案是否具備新穎性,然后確定技術方案能否進行專利申請。據國外專利機構調查,有66%以上的發明專利最后不能獲得授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存在在先公開的文獻,缺乏新穎性而致。若在專利申請前不進行檢索,一旦專利沒有獲得授權或者保護范圍減少,不僅會浪費申請費用,浪費時間和精力。
3. 創業產品哪些產品可以申請
首先,針對產品的保護,創業型公司對其功能進行整體的保護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針對實現產品功能的方法,無論是產品的軟件算法,還是用戶的交互設計又或者是產品的制造流程和工藝以及產品的結構或電路設計都可以進行申請。在申請之前,可以請專業的代理機構對這些專利進行評估,然后確定哪些專利需要申請。
4. 專利申請需要進行組合申請
在確定完申請哪些專利技術之后,初創公司在申請專利前,還要進行技術挖掘和專利布局,在申請專利時不能只申請一個專利,而要在技術的四周布局一些相關專利,形成一套有價值的專利組合。因為針對一個技術只做單個專利的保護,產品的核心技術便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只有當公司對產品包含專利周邊的技術也同時做了申請,才能給公司的產品帶來較大的競爭優勢。
在挖掘產品專利的過程中,除了可以咨詢有經驗的專利代理機構,還應在內部建立一個規范的流程去鼓勵技術研發人員對申請的專利技術進行深刻地挖掘,集眾人之力盡可能多地將公司值得進行專利保護的創新挖掘出來。挖掘出專利技術后,公司還需請外部的知識產權法律專家進行相應的評估,看這些技術有沒有申請專利的必要。
5. 專利申請,如何規避泄密的風險
進行專利申請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保護產品的競爭優勢。但專利除了具有“獨占”的特征外,還具有“公開”的性征。而專利公布于眾后,就容易被主要的競爭對手盯上,甚至“抄襲”。如何才能規避競爭對手的模仿以及相應的專利規避呢?可以參照蘋果的做法,以子公司或個人的名義去申請,這樣就不容易被競爭對手盯上。另外,還可以在專利撰寫上,注意技術用辭,盡量不泄露核心算法和實現模型。
6. 產品上市前,需進行檢索規避侵權風險
初創企業在將自己的產品推向市場前,最好對產品進行知識產權可實施性檢索。產品上線之前進行技術摸底,規避侵權風險。可實施性檢索,就是針對行業內的主要技術和競爭對手的核心技術進行檢索并分析,確保自身產品的技術沒有落在競爭對手專利技術保護范圍之內。因此,初創企業在產品上市前,應請知識產權管理咨詢公司對產品的技術進行相應的評估。
7.專利被侵權后的策略
如果發現產品被侵權,需第一時間給對方發正式的律師函,告知對方已構成侵權,令對方盡快停止侵權。若對方在得知自己侵權后,仍不停止侵權,創業者就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訴訟。請相關的專利訴訟律師,盡快幫你搜集相關證據,為將來的訴訟和索賠做好準備。同時,創業者還可以向侵權產品所銷售的平臺進行投訴,使他們采取一些限制手段。
三、版權(著作權)戰略布局
互聯網時代,信息獲取極為方便,簡單地講版權作品復制粘貼就可以將其傳播。對于網絡資源,初創企業自然不想喪失這塊資源,但簡單地將互聯網上的內容復制到自己的產品內容中,并靠其獲利便很容易涉及到侵權。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件及其他作品,或者出版他人享有的作品均會構成侵權。《今日頭條》便是侵犯了新京報等媒體的著作權被告上法庭。
1. 企業應重視宣傳內容的審核
企業在宣傳上也容易侵犯他人版權。互聯網時代,微博、微信是企業宣傳的重要陣地,很多企業在官方微博轉發的圖片是未經許可使用他人版權作品。這就構成了侵權,被維權后的賠償不光是資金的問題,也可能影響企業融資和新三板上市。
2. 企業應重視使用正版辦公軟件
因為網上極容易下載到盜版軟件,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不用正版的操作軟件。并且很多企業沒有版權侵權意識,不重視這方面的管制,無視員工使用非授權軟件,就有可能被維權。收費軟件企業很多都是商業軟件聯盟的會員,他們會對各類企業在盜版軟件使用上進行監控和維權。因此,放任員工使用盜版軟件,企業會很容易走入版權侵權“雷區”。
四、知識產權管理上的戰略布局
盡管企業在創立之初沒有必要設立知識產權部,但為防止陷入知識產權糾紛,企業在創立之初,在合同擬定上,在組織制度建立上進行知識產權管理上的布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與員工簽訂職業成果歸屬協議
首先企業應與員工簽訂職業成果歸屬協議。這份協議是確保員工在職期間發明創造的成果均屬于企業。針對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以及著作權都歸企業所有。如果企業沒有和員工簽訂此種協議,員工可將成果歸為己有。很多初創企業有時就會陷入這樣尷尬的境地:內部員工離職,帶走職務獲得成果,變成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2. 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以及設立保密制度
其次,公司還需要和員工簽訂保密協議。企業在運營的很多地方都涉及到商業秘密,無論是產品生產的配方和工藝,還是產品銷售的渠道的信息以及產品的營銷策略以及市場銷售額都涉及到商業秘密。商業秘密的維護對于維護企業的競爭優勢極其重要。因此企業需要設立相應的管理制度防止商業秘密的泄露。比如,企業需要和員工簽訂保密協議,這樣員工再離職后才不會將核心秘密也帶走。初創企業合伙人之間也需要簽訂保密協議,跟外界合作時也需要簽訂保密協議,否則創業之初積累的數據和商業模式極易泄露。